雖然復蘇液帶來的高氯血癥的潛在危險仍在顯現(xiàn),但至今還沒有研究調(diào)查過藥物溶媒對累積體積和高氯血癥的貢獻。2018年5月,發(fā)表在《Crit Care Med》的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簽、連續(xù)周期的先導研究調(diào)查了藥物溶媒對累積體積和高氯血癥的潛在危害。
目的:本研究比較了重癥患者中,生理鹽水vs 5%葡萄糖溶液作為主要的藥物溶媒,及高氯血癥的發(fā)生率。
設計:前瞻性開放標簽的連續(xù)周期的先導研究。
設置:大型學術醫(yī)療中心的內(nèi)科ICU。
患者:入住內(nèi)科ICU的成年患者。排除標準為,入住時間少于48小時、小于18歲、孕婦、犯人、腦損傷。
干預:生理鹽水作為2個月的主要藥物溶媒,然后5%葡萄糖溶液作為2個月的主要藥物溶媒。
測量和主要結果:總共納入426名患者,生理鹽水組216人,5%葡萄糖溶液組210人。觀察期,藥物溶媒占到了63%的總IV體積。生理鹽水組,17.9%的患者發(fā)生高氯血癥,而5%葡萄糖溶液組為10.5%(P=0.037),這在多變量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比值比,0.50;95% CI,0.26~0.94;P=0.031)。生理鹽水組有34.2%的患者發(fā)生急性腎損傷,而5%葡萄糖溶液組為24.5%(P=0.035);但是,當調(diào)整了基線協(xié)變量后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在血鈉異常、胰島素需求、血糖控制、ICU住院日、ICU死亡率上,未觀察到其他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
結論:本研究表明,藥物溶媒對重癥患者接受的總IV體積具有重要影響。與5%葡萄糖溶液相比,生理鹽水作為主要藥物溶媒與高氯血癥相關,是急性腎損傷的可能風險因素。
專家點評:這一研究關注了臨床實際過程中較少關注的藥物溶媒問題,研究顯示對于危重患者注射劑溶媒對于患者整體入量占比大,此外生理鹽水作為首選溶媒可能會增加高氯血癥、AKI的風險,后續(xù)應有更多研究來進一步驗證這一假設。
原始出處:
Magee CA, Bastin MLT, Laine ME, et.al. Insidious Harm of Medication Diluents as a Contributor to Cumulative Volume and Hyperchloremia: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Sequential Period Pilot Study. Crit Care Med. 2018 May 4. 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3191. [Epub ahead of print]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