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 腺癌不但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癥種類之一,而且多年來的癌癥研究并沒有開發(fā)出有效的治療方法。最近40年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在5%左右徘徊,在所有癌癥種類中排在端。已有的標準化療藥物吉西他濱(gemcitabine)只能將患者的壽命延長幾周。不過患者面臨的這一困境有望得到改善,日前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Oncogene》期刊上發(fā)表的最新研究中,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研究人員一舉將胰 腺癌的生存期延長了3倍,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取得了這一重大突破。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希望找到治療胰 腺癌的新靶點,他們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名為Gpr55的G蛋白偶聯(lián)受體上。以往的科學研究表明Gpr55可能在多種癌癥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但是還沒有人直接檢驗過抑制Gpr55對癌癥生存率的影響。
為了檢驗抑制Gpr55對胰 腺癌的影響,研究人員首先用遺傳學方法在小鼠中敲除了Gpr55基因。他們發(fā)現(xiàn),在Gpr55基因缺失的胰 腺癌小鼠模型中,小鼠的平均生存期延長了32.5天,這意味著Gpr55在胰 腺癌細胞的增殖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用遺傳學方法驗證了Gpr55的重要性之后,研究人員轉向尋找能夠抑制Gpr55的藥物。在細胞培養(yǎng)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兩種Gpr55的抑制劑(大 麻二酚和CID16020046)能夠顯著抑制胰 腺癌細胞的增長。
在體外實驗中驗證了Gpr55抑制劑的作用后,研究人員決定在小鼠胰 腺癌模型中檢驗大 麻二酚在體內的功效。他們將攜帶胰 腺癌腫瘤的小鼠分為3組,一組接受吉西他濱的治療,一組接受大 麻二酚的治療,第三組接受吉西他濱和大 麻二酚構成的組合療法的治療。
實驗結果表明,接受大 麻二酚單一療法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為25.4天,接受吉西他濱單一療法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為27.8天,兩者療效非常類似。但是當小鼠接受吉西他濱和大 麻二酚的組合療法時,研究人員獲得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小鼠的平均生存期達到了52.7天,幾乎是對照組(18.6天)的三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大 麻二酚和吉西他濱的組合有這么好的效果呢?
對胰 腺癌細胞信號通路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當腫瘤細胞接受吉西他濱治療時,它們會通過多條信號通路產生對這一藥物的抗性。藥物抗性的產生是胰 腺癌難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 麻二酚能夠抑制胰 腺癌細胞產生抗性的信號通路,從而進一步加強吉西他濱的療效。
看到大 麻二酚中的大 麻兩字,有些讀者可能會擔心它的副作用,畢竟我們通常把大 麻跟致幻劑和毒品聯(lián)系在一起。事實上大 麻包括多種成份,其中大 麻二酚不但沒有和毒品相關的致幻效果,而且它已經在臨床上用于治療焦慮和多發(fā)性硬化癥等疾病。
“大 麻二酚已經獲得批準在臨床使用,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迅速在人類臨床試驗中檢驗它的療效,”這項研究的負責人Falasca博士說:“如果我們可以在人類臨床試驗中重復它在動物實驗中的療效,大 麻二酚幾乎可以立刻在癌癥治療中使用,而不用等待監(jiān)管機構的新藥批準。”
這項研究同時表明,除了大 麻二酚以外,其它抑制Gpr55的藥物也可能與化療一起組成治療胰 腺癌的有效療法。我們期待研究人員進一步推進Gpr55靶向藥物的臨床研發(fā),早日將改變胰 腺癌患者生活的新藥交到他們手中。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