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刊登了一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研究: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小鼠模型中,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會促進腫瘤的生長!而玉米糖漿正是可樂等含糖飲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這項研究源自對歷史數(shù)據的觀察??茖W家們發(fā)現(xiàn),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可樂等含糖飲料開始風靡。而幾乎是在同一階段,年輕人中的結直腸癌發(fā)病率也在不斷上升。一些研究也發(fā)現(xiàn),那些攝入更多含糖食品的人,患上結腸癌的風險也更高。但這些發(fā)現(xiàn)還太為初步,最多只能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無法帶來因果關系的判斷。
而本研究的目的,則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飲食與癌癥之間的關聯(lián)。在美國,大部分含糖飲料的甜味來源是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漿,內含葡萄糖和果糖。而糖分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也早已得到了闡明。導致結腸癌的罪魁禍首,會是這些糖漿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們使用了早期結腸癌的小鼠模型。這些小鼠體內的APC基因被敲除,容易出現(xiàn)結腸癌。“超過90%的結直腸癌患者都有此類APC突變,”本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之一Jihye Yun教授說道:“去除APC蛋白,就好像是挪走了汽車的剎車,讓正常的腸道細胞開始無休止的生長,形成早期腫瘤。”
隨后,研究人員每天給這些小鼠喂食400微升的玉米糖漿,大約只有8滴水的體積。從含量上看,大約相當于人類每天喝一罐可樂。對糖漿量的嚴格控制,是為了避免小鼠產生肥胖癥狀,干擾分析。后續(xù)的結果表明,研究人員的控制很成功。8周到9周后,與對照組相比,攝入糖漿的小鼠,體重沒有顯著差異。
但在它們體內,卻發(fā)生著驚人的變化。解剖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這些小鼠腸道的腫瘤數(shù)目雖然沒有明顯變化,但腫瘤體積卻明顯增大,惡性程度也更高。Yun教授說,這些結果表明即便攝入了少量的糖漿,也能促進腫瘤生長。
“我們并沒有說玉米糖漿導致了新腫瘤的發(fā)生,因為即便是沒有添加糖分的正常飲食,這些小鼠也會出現(xiàn)腫瘤,”本研究的第一作者Marcus Goncalves教授提醒道:“但一旦你提供額外的糖分,腫瘤就會長得更大。”
隨后,科學家們揭示了背后的分子機理。我們前面提到,玉米糖漿里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利用同位素標記的方法,他們發(fā)現(xiàn)結腸癌腫瘤細胞里的一種酶會先對果糖進行代謝,產生一種叫做“果糖-1-磷酸”的代謝產物,而這種代謝產物會促進腫瘤把葡萄糖作為能量源。此外,這種代謝產物也會促進脂肪酸的合成,從另一個維度協(xié)助腫瘤生長。
研究人員們指出,這種作用機制可能不僅僅限于玉米糖漿。在玉米糖漿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接近1:1。而平時更為常見的蔗糖,也正是由1:1的葡萄糖和果糖組成。因此他們猜測,蔗糖或許也能產生類似的促癌效果。
這項研究在揭示糖類的潛在危害之外,還帶來了潛在的抗癌策略。“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調控葡萄糖代謝,兩條遺傳通路有望逆轉玉米糖漿的效果。”本研究的另一位主要負責人Lewis Cantley教授評論道。作為癌癥醫(yī)學轉化的專家,Cantley教授也是藥明康德合作伙伴Agios Pharmaceuticals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目前,這家新興生物技術公司已有兩款創(chuàng)新抗癌藥物得到了美國FDA的批準。
在本項研究里,Cantley教授與其團隊提出的兩項“控癌”策略也已經得到了動物實驗的驗證。在帶有APC突變的小鼠模型中,科學家們又額外引入了兩種基因突變,一種能抑制果糖代謝,另一種能影響脂肪酸合成。實驗結果表明,任意一種突變,都能夠逆轉糖漿的“促癌”效果——即便攝入了糖漿,這些小鼠的腫瘤也沒有進一步擴大。
“玉米糖漿是大部分含糖飲料中的主要成分。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能利用糖漿作為能量源,加速腫瘤生長,這令人驚訝,” Cantley教授總結道:“許多研究都將結直腸癌與飲食聯(lián)系了起來,這項研究則揭露了一種直接的分子機制,將糖類攝取和結直腸癌聯(lián)系起來。”
這些在突變小鼠中取得的結果,能否在人類身上得到重復,依舊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但基于這些小鼠發(fā)現(xiàn),研究人員們建議,罹患結腸癌的患者,或結腸癌高風險人群,還是戒掉含糖飲料。
點擊下圖,預登記觀展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