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境生物今天宣布,將于2021年6月4至8日舉行的202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期間,以壁報形式公布其自主研發(fā)的CD73抗體uliledlimab(也稱為TJD5)與阿替利珠單抗 (泰圣奇®)聯(lián)合治療晚期癌癥患者的美國1期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該臨床研究成果已被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遴選為2021年年會壁報,并成功入選本年度“Top 12”研究摘要,ASCO學術(shù)委員會將在Developmental Therapeutics - Immunotherapy專場對該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點評。
Uliledlimab是一款高度差異化的CD73人源化抗體,通過抑制腺苷生成有效解除腫瘤微環(huán)境的免疫抑制,提高抗腫瘤免疫細胞的免疫反應。臨床前研究顯示,相較于PD-(L)1抗體單藥治療,uliledlimab與PD-(L)1抗體聯(lián)用可產(chǎn)生更好的抗腫瘤協(xié)同效應。作為臨床階段首 款 結(jié)合CD73碳端結(jié)構(gòu)域表位的抗體,uliledlimab以“內(nèi)二聚體”的結(jié)合模式完全抑制CD73的活性,這一差異化優(yōu)勢有望解決其它CD73抗體中常見的量效背離的“鉤狀效應”難題以提高成藥性。
該美國1期劑量爬坡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uliledlimab與阿替利珠單抗的聯(lián)合療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無劑量限制性**(DLT)事件發(fā)生,治療相關(guān)的不良事件均為輕度的1或2級。此外,在中/高劑量水平(>=10mg/kg),uliledlimab的藥代動力學(PK)特征呈線性,外周血可溶性或細胞表面的CD73均達到了完全受體占位,且未出現(xiàn) “鉤狀效應”。在13例接受了>=10mg/kg uliledlimab劑量的可評估患者中,3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達到完全或部分緩解(客觀緩解率為23%)包括一例曾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治療失敗的患者,另外一例完全緩解患者已治療17個月;此外還有3例疾病穩(wěn)定患者(疾病控制率為46%)。達到疾病控制的患者的腫瘤類型包括卵巢透明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以及部分其它腫瘤,包括且不限于PD-L1初治和難治性癌癥患者。研究還發(fā)現(xiàn),uliledlimab臨床療效信號與患者腫瘤的CD73和PD-L1共表達高度相關(guān)。與治療無應答者相比,唯有治療應答患者的腫瘤中CD73和PD-L1高度共表達,這一發(fā)現(xiàn)為公司進一步研究CD73作為潛在的預測性生物標志物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報告詳細信息如下:
摘要編號 | 2511 |
標題 | Preliminary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PK), pharmacodynamics (PD)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uliledlimab (TJ004309), a differentiated CD73 antibody, in combination with atez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
報告專場 | Developmental Therapeutics - Immunotherapy |
報告時間 | 2021年6月4日上午9點(美國東部時間) |
報告者 |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醫(yī)學院Francisco Robert教授 |
天境生物首席執(zhí)行官申華瓊博士表示:“當前,現(xiàn)有PD-1/PD-L1抑制劑單藥治療在某些瘤種的無應答率仍然很高,我們期待能夠憑借uliledlimab獨特的作用機制,通過聯(lián)合用藥解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耐藥性難題。此次1期臨床試驗研究數(shù)據(jù)充分展示了uliledlimab擁有治療多種癌癥、尤其是治療PD-1/PD-L1抑制劑無應答患者的潛力。我們期待在中國與全球繼續(xù)快速推進uliledlimab臨床開發(fā),爭取早日驗證這一創(chuàng)新藥物的臨床治療優(yōu)勢,以滿足廣大癌癥患者迫切的治療需求。”
與此同時,uliledlimab在中國的臨床開發(fā)也已取得多項進展。目前,天境生物正在中國同步開展一項uliledlimab單藥及與特瑞普利單抗(拓益®)聯(lián)用,治療對現(xiàn)有治療方式無應答或不耐受的晚期或轉(zhuǎn)移性癌癥(包括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研究。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