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若想成功上市,必須要經過兩次行政審批,即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新藥上市申請(NDA)。
據藥智數據統(tǒng)計,2021年,我國全年1類創(chuàng)新藥IND申請761項、NDA申請47項(僅統(tǒng)計國產數據,下同)。2022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全年也交出了1類創(chuàng)新藥IND申請754項,NDA申請40項(僅統(tǒng)計國產數據,下同)的滿意答卷。
那么,近兩年我國1類新藥的申請?zhí)攸c如何?相比于2021年,2022年各類藥物及各企業(yè)的申請數量又有什么變化?
江蘇恒瑞醫(yī)藥:
化藥領域獨占鰲頭
據藥智數據統(tǒng)計,2021年,我國1類新藥申請共808項,其中IND申請761項,化藥占據其中382項。企業(yè)層面,江蘇恒瑞醫(yī)藥依舊高居榜首,全年共計14項IND申請,江蘇豪森以13項IND申請緊隨其后,正大天晴以9項IND申請位居第3位。
下表1為1類化藥IND申請數量位居頭部的企業(yè)。從1類化藥IND申請數量層面上來看,2021年度江蘇恒瑞醫(yī)藥在化藥領域依舊是最大的贏家。
表1 2021-2022年化藥1類新藥各企業(yè)IND申請數量(部分)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2022年,全年1類新藥申請共794項,其中754項為IND申請,化藥占345項,為下行趨勢。表1可以看到,榜首由山東盛迪醫(yī)藥(8項)摘得,江蘇恒瑞醫(yī)藥5項IND申請位居2,齊魯制藥等多家企業(yè)以4項IND申請并列第3。
從數據來看,2022年江蘇恒瑞醫(yī)藥IND數量大幅下跌,但2022年度第1名的山東盛迪醫(yī)藥卻是恒瑞醫(yī)藥的“小弟”,也就是恒瑞醫(yī)藥的全資子公司,由此看來,2022年度恒瑞醫(yī)藥IND申請數量又是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yè)。
除去上述的IND申請外,2021全年1類化藥NDA申請共23項,其中江蘇恒瑞醫(yī)藥占據2項,其余各企業(yè)均1項。
2022全年1類化藥NDA申請14項,相比于2021年數量跌幅達到了39%。而2022年NDA申請數量最多的企業(yè)為正大天晴,以2項NDA申請問鼎第一,包括恒瑞的在內的12家企業(yè)為1項。
綜合考量各企業(yè)在1類化藥的IND以及NDA申請數量,恒瑞在該領域依然占據著較大的優(yōu)勢。
表2 2021-2022年1類化藥NDA數量(部分)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中藥領域:
石家莊以嶺藥業(yè) VS 江蘇康緣藥業(yè)
據藥智數據統(tǒng)計,中藥領域2021年1類中藥IND申請數量共計42項,其中江蘇康緣藥業(yè)等幾家企業(yè)以2項IND申請并列第1。
2022年,1類中藥IND申請數量全年共計25項,相比于2021年,數量下滑幅度40%。而2022年中藥IND數量前三名分別為江蘇康緣藥業(yè)、石家莊以嶺藥業(yè)以及盈科瑞(天津),均為2項IND申請。
從IND申請數量的層面來看,江蘇康緣藥業(yè)占據了一定的優(yōu)勢。
表3 2021-2022年1類中藥各企業(yè)IND申請數量(部分)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中藥領域除上述IND申請外,2021年1類中藥NDA申請共8項,涉及8家企業(yè),每家企業(yè)分別1項新藥上市申請。
而2022年1類中藥NDA申請共12項,雖然IND數量大幅度下降,但是NDA申請數量不降反增50%,而石家莊以嶺藥業(yè)成為唯一一個兩年均有NDA申請的企業(yè),實力盡顯。
表4 2021-2022年各企業(yè)1類中藥NDA數量(部分)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生物藥領域:
IND申報反超化藥
據藥智數據統(tǒng)計,生物藥領域2021年1類生物藥IND申請數量共計337項,上海君實生物以11項位居榜首,信達生物以10項位居第2,齊魯制藥以9項位居第三。
2022年,1類生物藥IND申請共384項,信達生物制藥(蘇州)以9項位居榜首,上海君實生物以及上海復宏漢霖以8項并列第2。
整體來說,2022年1類生物藥的IND申請數量有一定的增長,漲幅達到了14%,而前文提到的化藥以及中藥IND數量在2022年均有所下滑。
下表為生物藥IND申請數量位居頭部的一些企業(yè),從下表各企業(yè)IND申請數量可以看出,生物藥的頭部企業(yè)IND申請數量方面差距并不是很大,而近兩年從IND申請數量來看,主要是君實生物以及信達生物兩家交替領先。
表5 2021-2022年1類生物藥各企業(yè)IND申請數量(部分)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除上述IND申請外,2021年1類生物藥上市申請共16項,涉及13家企業(yè)。其中我武生物、康方生物以及無錫藥明生物分別為2項,并列第一,其余企業(yè)皆為1項。
2022年1類生物藥上市申請14項,相比于2021年的16項,數量變化幅度較小。
表6 2021-2022年生物藥NDA申請(部分)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類新藥IND申報數量,已反超化藥。
2021年1類新藥IND申請761項中,化藥占據382項(50%),生物藥占據337項(44%),中藥占據42項(6%),生物藥已經逐漸與化藥平分秋色,并且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
2022年,1類新藥IND申請共計754項,其中化藥345項(46%)、生物藥384項(51%)、中藥25項(3%)。
相較于2021年,無論從IND申請數量還是所占比例上來看,生物藥均已經反超化藥,呈現出了逐年升高的趨勢,這也反映出了當前生物藥的研發(fā)熱度。
2021-2022年各類新藥IND申請占比變化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1類新藥NDA申請來看,2021年1類新藥NDA申請共計47項,其中化藥23項(49%)、生物藥16項(34%)、中藥8項(17%)。
2022年,1類新藥NDA申請共計40項,其中化藥14項(35%)、生物藥14項(35%)、中藥12項(30%)。
相較于2021年,化藥NDA數量出現下滑、中藥增幅較大,生物藥NDA數量保持穩(wěn)定。2022年1類新藥NDA申請,化藥、生物藥、中藥三方平分秋色。
2021-2022年各類新藥NDA申請占比變化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近兩年來,我國1類新藥的IND、NDA申請上,生物藥及中藥表現出上行趨勢,所占比例增加,而化藥走出了下行的趨勢。此外,化藥、中藥以及生物藥IND以及NDA申請數量較多的企業(yè),則無明顯的變化。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