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艾伯維一周內(nèi)連續(xù)兩次出手“買買買”,先是與ImmunoGen達成最終協(xié)議,以每股31.26美元收購其所有流通股,總股權(quán)價值約101億美元;后又與Cerevel Therapeutics達成最終協(xié)議,以每股45.0美元收購其所有流通股,總股權(quán)價值約87億美元。
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收購,對MNC來說算是家常便飯,但創(chuàng)新藥“寒冬”還未迎來春暖花開,艾伯維如此連續(xù)大手筆收購,意欲何為?
01
“藥王”更替之年,
艾伯維終于反擊
經(jīng)過數(shù)年之爭,默沙東的K藥2023年超越艾伯維的H藥,拿下“藥王”桂冠,據(jù)兩家藥企2023年Q3財報顯示,前三季度,K藥銷售額為184.03億美元,同比增長18.8%,H藥銷售額為111.0億美元,同比下滑29.1%,Q4雖未結(jié)束,但2023年無疑是H藥卸任“藥王”之年。

艾伯維憑借H藥的十年“藥王”任期,持續(xù)躋身全球藥企TOP10,2022年營收達580.54億美元,僅H藥就貢獻了212.37億美元,占總營收的36.6%,如今,隨著H藥專利到期,被生物類似藥蠶食市場將不可避免。
藥物研發(fā)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任何藥企都不能靠一款藥能長久立于不敗之地,默沙東的K藥在即將奪冠“藥王”之時,就已被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虎視眈眈”,禮來的替爾泊肽又“黃雀在后”,曾經(jīng)拿下“藥王”桂冠的艾伯維,又怎會坐以待斃。
藥企巨頭們也正試圖通過收購潛力資源,為盡早擺脫“寒冬”添把“柴火”,相比2022年,醫(yī)藥行業(yè)并購事件并未因“寒冬”而遇冷,反而更加火熱,截至2023年11月,超10億美元并購案已有16起,TOP10并購總金額高達975億美元,而2022年全年,超10億美元并購案為11起,TOP10并購總金額為513.5億美元。

艾伯維在2023年的大半時間都處于謹慎觀望狀態(tài),進入年底,不僅憑著101億美元收購ImmunoGen擠入并購事件TOP10,僅次于輝瑞430億美元收購Seagen和默沙東108億美元收購Prometheus Biosciences,又以87億美元收購Cerevel Therapeutics,再次擊敗眾多并購案金額,在2023年以來的TOP10并購案中,艾伯維已獨占兩席,成了并購事件最多的藥企,顯示出“藥王”東家的霸氣,似乎在向外界訴說:“藥王”桂冠我已讓,但創(chuàng)新研發(fā)絕不服輸!
02
創(chuàng)造下一個“藥王”神話?
完善神經(jīng)學管線
除了引以自豪的免疫產(chǎn)品,艾伯維在神經(jīng)學領域也頗有建樹。
2022年產(chǎn)品收入格局中,神經(jīng)學領域產(chǎn)品合計營收達65.28億美元,僅次于免疫和腫瘤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與腫瘤領域收入僅差0.49億美元。到了2023年,神經(jīng)學領域一舉超越腫瘤領域,前三季度產(chǎn)品營收達56.23億美元,比腫瘤領域多出了12.17億美元,成為旗下第二大收入陣營。

2023年4月,艾伯維的Qulipta獲美國FDA批準新適應癥,用于慢性偏頭痛預防性治療,使其成為首 個且唯一被批準用于預防偶發(fā)性和慢性偏頭痛的口服降鈣素基因相關(guān)肽(CGRP)受體拮抗劑,2023年前三季銷售額已達2.94億美元,超2022年全年銷售額(1.58億美元)86.08%。
此外,艾伯維在治療帕金森上也有所突破,美國FDA雖然在2023年3月拒絕了ABBV-951用于治療晚期帕金森的上市申請,但并沒有對療效和安全性提出質(zhì)疑,僅是要求提供有關(guān)設備(泵)的額外信息,作為NDA審查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ABBV-951在2023年7月已在日本獲批,而艾伯維也正在計劃重新向美國FDA提交NDA申請,ABBV-951在美獲批并無懸念。
神經(jīng)學產(chǎn)品的較大起色,讓艾伯維有了成為未滿足需求的情緒、思想和焦慮障礙領域領導者的想法,掏出87億美元收購Cerevel Therapeutics,欲在神經(jīng)學領域再造一個免疫“神話”。
Cerevel Therapeutics管線中進展較快的是Tavapadon,已處于3期臨床階段,作為單一療法治療早期帕金森和輔助療法治療晚期帕金森,正好與艾伯維用于治療晚期帕金森的ABBV-951形成互補。

此外,Cerevel Therapeutics管道中,Emraclidine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Darigabat用于治療癲癇和驚恐障礙和CVL-871用于治療癡呆的臨床試驗均已推進至2期階段,加上其它3款藥物,對不擅長精神疾病的艾伯維神經(jīng)學管線起到了變革性補充。

神經(jīng)學領域的起色與擴充,以及腫瘤領域ADC管線的重整旗鼓,讓艾伯維繼免疫領域后,形成了“雙腿”走路姿勢。
03
ADC布局反轉(zhuǎn),
在腫瘤領域突圍
ImmunoGen國際上最早研發(fā)ADC藥物的藥企之一,曾與Seagen和Genentech并稱ADC三巨頭,Genentech早在2009年就被羅氏納入麾下,今年初,輝瑞以430億美元收購Seagen,再次引爆了ADC賽道,在兩大跨國藥企巨頭早已重注下押ADC后,艾伯維現(xiàn)在花101億美元彩禮“迎娶”ImmunoGen,是否有點后知后覺了?
事實證明并不是。其實艾伯維還在雅培旗下時,就已向ADC領域看齊,最讓其在ADC領域嶄露頭角的是,2016年以58億美元首付款收購Stemcentrx,獲得其靶向DLL3的ADC藥物Rova-T,然而臨床研發(fā)的不順利,讓艾伯維不得不終止了Rova-T項目。
在艾伯維發(fā)布2022年Q4財報時,隨之發(fā)布的還有管線更新情況,顯示其ADC項目還有9個,其中處于1期臨床階段的為ABBV-400、ABBV-647、ABBV-637、ABBV-706和ABBV-319;處于2期臨床階段的為ABBV-CX-2029、ABBV-154(PMR)和ABBV-154(CD);處于3期臨床階段的為Teliso-V(ABBV-399),顯示出ADC領域依然是其布局的重要領域。

然而,在艾伯維在研管線中,ADC項目如今只剩下了ABBV-400、ABBV-706、ABBV-319和Teliso-V(ABBV-399)4個,讓外界一度認為艾伯維將壓縮ADC領域研發(fā)布局,但收購ImmunoGen讓事件反轉(zhuǎn),“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才是艾伯維調(diào)整ADC項目管線的最終目的。

截至目前,ImmunoGen共開發(fā)了3款上市產(chǎn)品,分別為KADCYLA、SARCLISA和ELAHERE,其中,KADCYLA是由ImmunoGen和羅氏共同研發(fā)的HER2 ADC藥物,2013年2月獲美國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乳腺癌,2020年1月獲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上市,成為國內(nèi)首 款上市的ADC藥物,據(jù)藥智數(shù)據(jù)企業(yè)版--全球暢銷藥品銷售數(shù)據(jù)顯示,KADCYLA上市以來,銷售額持續(xù)上漲。

另一款ADC藥物SARCLISA由ImmunoGen和賽諾菲合作研發(fā),2020年3月獲美國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據(jù)賽諾菲2023年Q3財報顯示,SARCLISA在2023年前三季的銷售額為2.78億歐元,同比增長39.9%,可見SARCLISA的市場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與ImmunoGen的合作,均為羅氏和賽諾菲帶來了重磅產(chǎn)品,而第三款產(chǎn)品ELAHERE又成為ImmunoGen在ADC領域的巔峰之作,2022年11月,ELAHERE獲美國FDA加速批準上市,成為美國FDA批準的首 個用于鉑耐藥卵巢癌的ADC藥物,ImmunoGen在2023年5月發(fā)布的3期臨床MIRASOL試驗數(shù)據(jù),又支撐其在2023年12月向美國FDA提交了補充生物制品許可申請(sBLA),并被授予優(yōu)先審查資格,以將ELAHERE的加速批準轉(zhuǎn)為完全批準,用于治療FRα陽性,鉑耐藥上皮卵巢、輸卵管和輸卵管患者。
據(jù)MIRASOL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ELAHERE組中位OS為16.46個月,而IC化療組為12.75個月,ELAHERE組死亡風險降低33%;ELAHERE組中位PFS為5.62個月,而IC化療組為3.98個月,ELAHERE組腫瘤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35%;ELAHERE組ORR為42.3%,包括12個完全緩解(CR),而IC化療組為15.9%,且無CR。此外,ELAHERE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更低,3級或更高級別TEAE為42%,而IC化療組為54%。
艾伯維收購ImmunoGen,不僅將ELAHERE收入麾下,在實體瘤領域有了一款重磅產(chǎn)品,更重要的是,ImmunoGen管道中的下一代ADC項目讓其在ADC領域能夠更上一個層次,且與自身在實體瘤領域的管線形成高度互補。

在免疫領域失去“藥王”桂冠的艾伯維,正在從腫瘤領域?qū)で笮碌耐黄?,而ADC藥物正是其突破中的最集中點,能否再造一個“藥王”,非常值得期待。
04
小結(jié)
專利懸崖,是任何一款創(chuàng)新藥都不可避免的結(jié)局,但并不意味著艾伯維在免疫領域地位的喪失,Skyrizi和Rinvoq的2023年前三季銷售額分別為53.69億美元和27.14億美元,是艾伯維產(chǎn)品中除H藥外銷售額最多的兩款藥物,且市場規(guī)模上漲動能十足,同比增長均達50%左右,雖然,免疫領域失去“藥王”,但神經(jīng)學和腫瘤領域的雙支撐,比過往免疫“金雞獨立”豈不是更穩(wěn)定。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保留一切權(quán)利)
滬ICP備05034851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