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一篇關于CAR-T細胞療法相關血液毒性的綜述,CAR-T已成為多種晚期B細胞惡性腫瘤的有效治療選擇。然而,這種療法可能導致血液學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在2023年被歸類為免疫效應細胞相關血液毒性(ICAHT),并且非常普遍,可能增加臨床相關感染的風險。
血液學副作用包括在CAR-T細胞療法后出現(xiàn)的細胞減少癥,這些細胞減少癥具有雙相時間過程,包括暫時性恢復后的第二次下降。在一些患者中,還描述了嚴重的骨髓再生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表型)。
由于CAR-T細胞療法后的造血重建與化療相關的骨髓抑制不同,因此引入了一個新的ICAHT早期和晚期的分類系統(tǒng)。此外,開發(fā)了一個名為CAR-HEMATOTOX的風險分層評分,以識別ICAHT高風險的患者,從而實現(xiàn)基于風險的干預策略。
治療上,主要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為生長因子支持,對于對G-CSF無效的患者(如果有可用的),可以使用造血干細胞(HSC)增強。
盡管CAR-T細胞誘導的炎癥和基線造血功能是導致長期細胞減少癥的關鍵因素,但其潛在的病理生理學仍不完全清楚。
血液毒性的臨床相關性在于出血傾向和感染并發(fā)癥的風險增加。中性粒細胞減少和淋巴細胞減少易導致細菌、真菌和病毒感染。
文章提供了CAR-T細胞療法后血液學毒性的概述,并對未來的轉化和臨床發(fā)展提供了觀點。
主要內容
1、CART治療的血液學毒性時間線
2、CART細胞治療的血液學毒性研究綜述
ICAHT在臨床試驗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預期發(fā)病率幾項研究已經報道了CART細胞治療的血液學副作用的發(fā)生率。一般來說,3級或4級細胞減少的預期發(fā)生率非常高,嚴重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在28-65%,16-77%(嚴重貧血)和59-95%(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之間。對于延長性細胞減少的定義(例如,第21天、第30天和第90天)存在實質性的異質性,突出了晚期細胞減少報告的差異。在疾病實體方面,與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相比,再生表型更常見于淋巴瘤患者(如大B細胞淋巴瘤或套細胞淋巴瘤)。
大多數(shù)研究表明,接受含有CD28結構域的CART細胞產品的患者與含有41BB結構域的患者相比,血液毒性增加。
3、血液毒性分級系統(tǒng)概述
4、中性粒細胞恢復表型
5、ICAHT的潛在病理機制
小結
研究CART細胞治療對造血的影響的臨床前和動物模型的缺乏將需要克服,這將使系統(tǒng)評估改善嚴重ICAHT的新療法成為可能。
最終,解決這些新出現(xiàn)的研究問題將需要將多邊合作、注冊研究和精心設計的臨床試驗結合起來的專門努力。后者應仔細評估具體的管理策略,這將為其他免疫效應細胞療法(如雙特異性抗體)提供藍圖。
參考文獻:
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haematotoxicity after CAR T-cell therapy: from mechanism to management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Haematol. 2024 Jul;11(7):e480. doi: 10.1016/S2352-3026(24)00179-0]. Lancet Haematol. 2024;11(6):e459-e470. doi:10.1016/S2352-3026(24)00077-2.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