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藥行業(yè),如何將資金投入以獲取最大回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行業(yè)知名媒體Evaluate的最新分析報告為我們揭示了2023年銷售額排名前15的制藥公司在2014年~2023年期間的投資策略及其回報情況,讓我們一探究竟。
千億美元研發(fā)投入,花在哪兒?
制藥公司必須決定如何最好地投資其現(xiàn)金以產生最大的回報。將多少資金投入新藥研發(fā)?選擇自研,還是并購?不同的公司可能偏好不同的策略,也給公司的未來帶來了不同的影響。
Evaluate統(tǒng)計了2023年處方和非處方藥銷售額排名前15的制藥公司在2014~2023年間在藥物研發(fā)、并購和許可交易的支出情況。
TOP15制藥企業(yè)研發(fā)總投入情況(2014~2023年)
圖片來源:Evaluate
從投資總額來看,在過去十年中,輝瑞以1692億美元的投資額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默沙東的1691億美元。而諾和諾德則以366億美元的投資額排在最后。
從投資趨勢來看,不同公司的投資策略隨時間變化而異。例如,輝瑞在2021年之后研發(fā)投入大幅增加,這與其COVID-19疫苗Comirnaty和抗病毒藥物Paxlovid帶來的巨額收入密切相關。
TOP15制藥企業(yè)研發(fā)投入中內部研發(fā)、并購和許可交易占比分析(2014~2023年)
圖片來源:Evaluate
從投資策略來看,諾和諾德和羅氏將超過70%的投資額用于內部藥物開發(fā),顯示出對研發(fā)的重視。
而武田(Takeda)和艾伯維在過去十年中,分別將65%和64%的投資額用于收購生物技術公司。
許可交易在所有支出中占比相對較小。安進公司是唯一一家將其總支出的10%以上用于產品級許可交易的公司,原因是安進在2019年以驚人的134億美元收購了Celgene的銀屑病藥物Otezla的全球權益。
誰賺到了錢?
每年上百億美元的投入,是否會得到同等或超額的回報呢?結論是,最大的支出不能保證最大的回報。
Evaluate將每家公司資產的凈現(xiàn)值(NPV)——分析師預期的公司已上市和處于研發(fā)階段產品的投資回報,轉換成今天的美元——與投入進行比較,以探討這些投資到底是否值得。
近十年TOP15制藥企業(yè)的投入與回報情況
圖片來源:Evaluate
在這張圖表中,處于左上象限位置的企業(yè)意味著其用低于平均水平的投入贏得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回報,包括諾和諾德、禮來和阿斯利康。而處于右下象限的企業(yè)雖然投入了巨額資金,但可能并未取得同等水平的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NPV是分析師對公司管線價值的預測,可能并不精確,因此由該圖表得出的投資回報率結果僅供參考。
輝瑞十年累計投入1692億美元,位居榜首
2014~2023年,輝瑞累計投入1692億美元,投入金額位居TOP15藥企榜首。其中約50%用于并購,45%用于自研,還有少部分用于產品許可交易。
產出端,輝瑞憑借新冠疫苗Comirnaty和抗病毒藥物Paxlovid營收一度突破千億美元。
在新冠肺炎產品賺到充足現(xiàn)金流后,輝瑞于2023年5月斥資430億美元收購ADC龍頭企業(yè)Seagen,成為近幾年以來制藥行業(yè)最大的一筆交易。
總體而言,輝瑞高投入也帶來了高回報,投資回報率處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近十年累計投入金額排名第二是默沙東,僅比輝瑞少1億美元,達到了1691億美元。但是默沙東的NPV比輝瑞更高,主要來自其暢銷藥物K藥的貢獻。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K藥)是一款抗PD-1單克隆抗體,2023年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250億美元,成功登頂“藥王”寶座。另外,從投入類別來看,默沙東用于自研的費用占比更高,超過總投入的60%。
諾和諾德投資回報率達7.36倍,成為最大贏家
從投資效率來看,諾和諾德可以說是最大贏家。
近十年,諾和諾德總投入366億美元,處于TOP15藥企末位,僅約占輝瑞開銷的五分之一。但分析師預計其藥物的投資回報率為7.36倍,遠超其他公司。
諾和諾德在管線布局上可謂獨樹一幟,與其他制藥巨頭喜歡廣泛涉獵各疾病領域不同,諾和諾德多年來專注糖尿病、肥胖等代謝和慢病領域,專注修煉內功,其研發(fā)支出超過70%用于內部藥物開發(fā),自研費用占比位于TOP15藥企榜首。
在細分領域的深耕,讓諾和諾德造就了司美格魯肽這一超級明星,也開啟了GLP-1藥物研發(fā)熱潮。
而且制藥行業(yè)持續(xù)在一個領域深耕往往還會帶來長遠的復利效應。除了司美格魯肽,諾和諾德的一周一次皮下注射給藥的長效復方減肥制劑cagrisema也被寄予厚望,分析師給予其凈現(xiàn)值高達450億美元。
根據(jù)分析師測算,在過去十年中,諾和諾德每投入1美元,其推出的藥品就會產生7.36美元的回報,遠超其他藥企。
投資回報率排名第二的是禮來,其也是諾和諾德最大的競爭對手。禮來同樣以胰島素起家,同樣開發(fā)了糖尿病和肥胖適應癥的暢銷藥替爾泊肽。而且其在研藥物中潛在重磅產品眾多,包括口服GLP-1R激動劑orforglipron的NPV高達308億美元,GIPR/GLP-1R/GCGR三重激動劑retatrutide、阿爾茨海默病藥物donanemab也都被寄予厚望。分析師認為,禮來每投入1美元,會產生3.58美元的收益。
展望未來,禮來和諾和諾德由于其研發(fā)階段資產的凈現(xiàn)值(NPV)占其所有產品價值的比例最高,預示著它們在未來可能繼續(xù)保持領先地位。
BMS、武田巨額收購并未帶來同等回報
BMS和武田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分析師認為這兩家公司在近十年的研發(fā)投入并未換來同等的回報。
這兩家公司都曾在過去十年進行過數(shù)百億美元的巨額并購交易,從而拉升了總投入金額,但是這些巨額并購并沒有帶來預期的回報。
2019年,BMS以740億美元并購新基(Celgene),獲得暢銷藥Revlimid(來那度胺),但實際上Revlimid的核心專利在2019年就已過期,其他專利也大部分在2022年到期,2023年該藥銷售額61億美元,較2022年的100億美元跌去了39%。BMS的其他幾款銷售額靠前的藥物也都表現(xiàn)出增長疲乏甚至是下降。
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BMS在近兩年又進行了多筆并購交易,希望他們能找到新的市場。
2018年,武田制藥以620億美元收購英國制藥企業(yè)夏爾(Shire),但是該筆交易也沒有給武田帶來多少回報。
大型并購耗資巨大,但未必能帶來預期的回報,制藥行業(yè)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放棄這類巨額交易。2023年,除輝瑞對Seagen的收購外,任何一筆收購的價值都沒有超過200億美元。2024上半年雖然藥企進行了很多并購交易,但交易額大多低于30億美元,超過百億美元的并購寥寥無幾。
小結
制藥行業(yè)的投資策略是一個復雜而微妙的平衡游戲。通過Evaluate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行業(yè)巨頭,巨額投入也未必會換來同等的回報。企業(yè)需要不斷地調整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和技術環(huán)境。
參考資料:
Evaluate報告:Analysis:WhichPharmaCompaniesareMakingTheirMoneyWork?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