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jù)表明,腸道微生物組、代謝異常和大腦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對重度抑郁障礙(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病因?qū)W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微生物組-腸道-大腦交互作用對抑郁癥認知障礙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確。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馬現(xiàn)倉、高媛等人在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期刊發(fā)表了題為: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promotes cognitive impairment via bile acid metabolism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失調(diào)通過膽汁酸代謝促進重度抑郁障礙患者的認知障礙,揭示了抑郁癥認知表型中的腸-腦軸相互作用,提示了通過靶向腸道菌群和膽汁酸代謝來治療抑郁癥相關(guān)認知障礙的潛在策略。
重度抑郁障礙(MDD)是一種高度流行和反復發(fā)作的疾病,影響全球超過3.5億人。除情緒癥狀外,認知癥狀也被認為是抑郁癥的核心臨床表現(xiàn)之一,并與當前抗抑郁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相關(guān)。情緒的改善并不一定轉(zhuǎn)化為功能的改善。即使情緒癥狀完全緩解,執(zhí)行功能和注意力的缺陷仍可能持續(xù)存在。研究表明,抑郁癥狀緩解后持續(xù)存在的認知缺陷阻礙了功能能力的完全恢復,從而導致抑郁癥治療的社會負擔增加。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對104例抑郁癥患者和77名健康對照進行了血清代謝組學分析,并對其中一部分人(包括79例抑郁癥患者和60名健康對照)進行了糞便宏基因組測序。研究團隊使用血清靶向代謝組學在另一個隊列(包括40例抑郁癥患者和40名健康對照者)中驗證了這些發(fā)現(xiàn)。
該研究發(fā)現(xiàn),重度抑郁障礙(MDD)患者存在膽汁酸代謝異常,且與認知功能障礙相關(guān)。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了幾種腸道菌群對應膽汁酸代謝和膽汁酸代謝通路相關(guān)酶活性的變化,包括毛螺菌科(Blautia_massiliensis、Anaerostipes_hadrus、Dorea_formicigenerans和Fusicatenibacter_saccharivorans)、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us_bromii、Flavonifractor_plautii和Ruthenibacterium_lactatiformans)以及大腸桿菌。此外,該研究還確定了一種組合標志物分類器,可穩(wěn)健地將抑郁癥患者與健康對照者區(qū)分開來。
綜上所述,該研究揭示了抑郁癥認知表型中的腸-腦軸相互作用,提示了通過靶向腸道菌群和膽汁酸代謝來治療抑郁癥相關(guān)認知障礙的潛在策略。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8-024-03211-4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