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流行性感冒(流感)高發(fā)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可造成季節(jié)性流行或偶發(fā)性世界大流行。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每年大約有10億人次感染流感,因流感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2.5萬~5萬。流感病毒屬正黏病毒科,可分為甲、乙、丙、丁4型,其中以甲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圍最為廣泛,也最易發(fā)生變異,多次引起世界范圍的流感大暴發(fā),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目前對抗流感主要有接種流感**和服用抗流感病毒 藥物兩種方法。由于流感病毒變異快,**與流行病毒株不適配,而新**的開發(fā)至少需要半年,不能及時為易感人群提供完全保護。所以,藥物治療仍是人們對抗流感的首要選擇。目前美國FDA已批準的抗流感病毒 藥物有M2離子通道抑制劑如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以及RNA聚合酶抑制劑如巴洛沙韋馬酯。
中藥在抑制病毒方面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流感的防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有許多單味中藥和復方藥物應用臨床,具有抑制病毒感染復制、阻止病毒致細胞病變、調節(jié)免疫功能等綜合作用,在預防和治療各種流感疾病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藥抗病毒作用與中藥鞣質、黃酮、揮發(fā)油、生物堿和多糖類等活性成分密切相關。鞣質是一類多元酚結構化合物,研究證實多酚類物質抗流感病毒的機理包括抑制膜融合,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質和RNA 合成,及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如茶多酚具有較強的抗病毒活性,茶黃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2-雙沒食子酸、表沒食子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等均顯示對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黃酮類物質可以直接殺滅病毒、抑制病毒唾液酶活性、阻斷病毒吸附等途徑抗流感。許多抗流感中藥,包括黃芩、黃連、柴胡、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魚腥草等均含有大量黃酮類物質。生物堿抗病毒活性的機制主要是通過減少細胞表面病毒糖蛋白的表達來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如氧化苦參堿屬于異喹啉類生物堿,以異喹啉為母核,異喹啉類生物堿在體外通過減少細胞表面病毒糖蛋白HA 和NA 的表達、影響病毒誘導的細胞病變效應、以及減少病毒特異性蛋白的表達來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如板藍根中生物堿多為吲哚類生物堿,以吲哚環(huán)為母核,是許多藥用植物的藥效成分,具有多樣的生物活性。目前,常用的抗病毒中藥制劑以復方制劑為主,有以下幾種。
1、連花清瘟膠囊
連花清瘟膠囊是一種通過提取板藍根、連翹、大黃、甘草、薄荷以及金銀花等多種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然后配伍成膠囊的中藥制劑。其對人體起到宣泄肺熱和清熱解毒等功效。臨床初期實驗顯示連花清瘟膠囊聯(lián)合奧司他韋對甲型流感病毒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且無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2、雙黃連顆粒
雙黃連制劑主要由金銀花、黃芩和連翹等中藥組成,為中藥抗菌、抗病毒的著名針劑。雙黃連顆粒對于H1N1和H9N2 病毒所致的小鼠肺炎有著顯著的抑制效果,通過增進小鼠體內CD4+和CD8+ T淋巴細胞的比率,提高細胞免疫應答。另外研究發(fā)現(xiàn),雙黃連也能夠降低小鼠肺組織IL-6、IL-10、TNF-α和IFN-γ等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進而對受感染小鼠起到保護作用。
3、麻杏石甘湯
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是中藥的經典方劑之一,由麻黃、石膏、杏仁、炙甘草、防石膏組成,具有抗炎及抗病毒等作用。麻杏石甘湯能明顯減輕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癥反應,降低肺指數,其機制與其抑制神經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增殖有關。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湯煎煮方法的不同、藥物組成比例的不同都會導致其抗流感病毒效果的差異。
4、銀翹散
銀翹散出自《溫病條辨》,全方由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薄荷、竹葉、苦桔梗、蘆根等10 味藥組成,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銀翹散對流感病毒FM1 株感染的小鼠具有保護作用,可顯著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及降低肺臟病毒載量。銀翹散治療流感病**肺炎小鼠的機制可能與下調肺組織中NF-κB p65、TLR4 有關。
5、熱毒平
熱毒平主要由黃芩、板藍根、地黃、金銀花和麥冬等多種植物的有效成分組成。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療,對機體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通過對熱毒平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發(fā)揮抗流感病毒的效果。(1)對NF-κB信號轉導通路的抑制:通過對該通路的抑制能夠降低機體對趨化因子和炎癥因子的釋放,存在劑量依賴性。(2)抑制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吸附,且對已侵入細胞內的病毒還能抑制其轉錄和復制。(3)對TLR7 所介導的MyD88 依賴的信號傳導通路進行調節(jié)。
另外,除了用于抗病毒的中藥復方制劑外,還有組成復方劑中的單味中藥也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如板藍根、金銀花、連翹、魚腥草、黃芩、梔子和甘草等。
中藥不易產生耐藥性、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優(yōu)越性,且藥源豐富、價格低廉,如今中藥系列抗流感病毒 藥物不斷開發(fā),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但目前對其抗病毒作用機制研究仍然不夠深入,需要廣大醫(yī)藥研究者調整研究策略,實現(xiàn)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與現(xiàn)代藥物研究技術的深度融合,既要應用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和科技手段,還應充分尊重中醫(yī)藥的作用特點和規(guī)律,開展廣泛和深入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從而研究出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抗流感中藥制劑。
參考文獻:
[1] 朱文凱,梁海燕,馬平川,張子悅,劉紹瓊. 中藥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江蘇中醫(yī)藥,2019,06:86-89.
[2] 周漪波,竇文淵,段星春,遆慧慧. 靶向流感病毒復制的中藥研究進展[J].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9,05:332-338.
[3] 劉暢,閆艷韜,郎爽,何康婧,高增平. 中藥抗流感病毒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8,03:82-86.
作者簡介:小泥沙,食品科技工作者,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碩士,現(xiàn)就職于國內某大型藥物研發(fā)公司,從事營養(yǎng)食品的開發(fā)與研究。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