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治療領域,奧希替尼作為第三代 EGFR-TKI(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是一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金標準” 藥物。無論是一線治療直接使用,還是在一、二代 EGFR-TKI 耐藥后出現(xiàn) T790M 突變的二線治療中,奧希替尼都展現(xiàn)出了卓越的療效,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周期 ,成為了肺癌靶向治療中的中流砥柱。
然而,奧希替尼也難以避免地會出現(xiàn)耐藥情況。其中,C797S 突變成為了奧希替尼耐藥后的主要障礙之一。當 C797S 突變出現(xiàn)時,它會改變 EGFR 蛋白的結構,使得奧希替尼無法像以往那樣緊密地結合到 EGFR 靶點上,從而導致藥物失效。而且,這種突變并非孤立存在,常常與其他罕見 EGFR 突變一同出現(xiàn),形成復雜的突變組合。
根據(jù)真實世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奧希替尼耐藥的患者中,單純 C797S 突變的患者僅占 7.9%。這意味著,超過 90% 的耐藥患者面臨著更為棘手的復雜突變組合情況。例如,部分患者會同時出現(xiàn) C797S 與 T790M 突變,在現(xiàn)有的治療方案中,無論是繼續(xù)使用奧希替尼加大劑量,還是切換回第一代、第二代 EGFR-TKI,都難以有效地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熾m然是一種傳統(tǒng)的治療手段,但對于這些耐藥后的患者來說,其療效往往不盡人意,且副作用較大,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的負擔 。因此,如何攻克奧希替尼耐藥后的復雜突變難題,成為了全球肺癌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針對上述突變的四代EGFR抑制劑正在如火如荼的開發(fā)中。Black Diamond先后公布了BDTX-1535 1/2期研究數(shù)據(jù)。而第四代肺癌新藥 BDTX-1535 的出現(xiàn),為這一困境帶來了新的曙光。
一、BDTX-1535:泛 EGFR 突變抑制劑的革新突破
BDTX-1535是由Black Diamond Therapeutics公司研發(fā)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滲透劑第四代不可逆(共價)EGFR抑制劑,可靶向第三代EGFR TKI獲得性和內在耐藥性突變,對EGFR WT有選擇性,同時有很好的滲腦作用。在眾多 EGFR 突變類型中,C797S、G719X、S768I 等耐藥及罕見突變一直是治療中的 “硬骨頭”,但 BDTX-1535 卻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抑制能力。它可以對超過 50 余種耐藥及罕見突變發(fā)揮強效抑制作用。
而且,BDTX-1535 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優(yōu)勢。在抑制突變的 EGFR 時,它對野生型 EGFR 表現(xiàn)出極低的親和力,其對野生型 EGFR 的 IC50 極高(>1000 nM) 。這意味著在治療過程中,BDTX-1535 能夠精準地打擊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的影響極小,大大降低了藥物的毒性風險 。
I期數(shù)據(jù):
2023年6月27日,Black Diamond公布了 BDTX-1535治療EGFR突變NSCLC患者的1期初步臨床數(shù)據(jù)(排除了EGFR T790M突變,外顯子20插入突變,KRAS突變,MET擴增):在12例可評估患者中,5例經 RECIST 1.1 確認實現(xiàn)了放射學部分緩解,另有1名患者表現(xiàn)出未經證實的PR等待確認,而其余6名患者病情穩(wěn)定,客觀緩解率(ORR)達到50%,疾病控制率(DCR)為100%。
從藥代動力學數(shù)據(jù)分析,200mg每天一次持續(xù)用藥15天,可24小時維持足夠抑制EGFR突變和EGFR擴增的血藥濃度,同時低于抑制野生型EGFR的濃度。而100mg每天一次持續(xù)用藥15天可24小時維持抑制EGFR突變的血藥濃度,但不足以24小時維持抑制EGFR擴增的血藥濃度。300mg、400mg劑量雖然血藥濃度較高,但也接近和超過野生型EGFR的IC50,安全性不足。
安全性方面,BDTX-1535最常見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是輕度至中度皮疹、腹瀉、口腔炎、甲溝炎、惡心和疲勞。15mg-200mg 每天一次的劑量下,BDTX-1535未出現(xiàn)劑量限制性毒性,但300mg 每天一次和400mg 每天一次劑量治療的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劑量限制性毒性出現(xiàn)。
2024AACR會議進一步報道了療效數(shù)據(jù),在11例奧希替尼耐藥后的患者中使用BDTX-1535,6例患者達到PR(5例cPR,1例uPR),ORR達到55%。
II期數(shù)據(jù):
2024年9月,Black Diamond公布了 BDTX-1535治療EGFR突變NSCLC患者的2期初步臨床數(shù)據(jù)。基于前期數(shù)據(jù),200mg為2期推薦劑量,截止2024年8月17日,27名200mg劑量組患者(其中22名符合評估標準)被納入初步療效分析。22名可評估患者的初步ORR為36%,其中19名攜帶奧希替尼耐藥突變(C797S或PACC突變)患者的ORR達42%,首批3名獲得PR的患者緩解持續(xù)時間(DOR)均達約8個月或更長。
據(jù)統(tǒng)計,約有 30%-50% 的肺癌患者會發(fā)生腦轉移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 。BDTX-1535 具有出色的血腦屏障穿透能力 。臨床研究表明,BDTX-1535 在腦脊液中的濃度能夠達到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閾值 。在實際治療中,許多患者在接受 BDTX-1535 治療后,腦部轉移病灶得到了明顯的控制和縮小 ,神經系統(tǒng)癥狀得到緩解,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這種高效入腦的特性,為肺癌腦轉移患者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 。
目前,一線、二/三線治療NSCLC患者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預計2025年將公布初治隊列初步數(shù)據(jù)。
二、研發(fā)進展與未來展望
值得期待的是,BDTX-1535 一線、二/三線治療NSCLC患者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預計2025年將公布初治隊列初步數(shù)據(jù)。研究人員將通過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深入分析,進一步評估 BDTX-1535 的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為后續(xù)的臨床應用提供更堅實的科學依據(jù) 。如果數(shù)據(jù)結果理想,BDTX-1535 有望加速上市進程,更快地造福廣大肺癌患者 。
在適應癥拓展方面,BDTX-1535 也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潛力 。除了肺癌領域,BDTX-1535 同步開展了膠質母細胞瘤的臨床試驗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極為兇險的腦部腫瘤,目前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患者的預后往往很差 。BDTX-1535 憑借其良好的血腦屏障穿透能力和對 EGFR 突變的抑制作用,有望在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這一跨瘤種的臨床試驗,不僅為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 BDTX-1535 的應用開辟了新的領域,展示了其在不同癌癥類型中發(fā)揮治療作用的可能性 。
與同類型的其他藥物相比,BDTX-1535 在研發(fā)進程和臨床數(shù)據(jù)上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優(yōu)勢 。例如,備受關注的 BLU-945 等藥物,由于在臨床試驗中出現(xiàn)了諸如劑量限制性毒性等問題,導致研發(fā)管線暫停 。而 BDTX-1535 在臨床活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現(xiàn)出色,其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等數(shù)據(jù)令人鼓舞,且在較低劑量下就能夠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同時保證良好的安全性 。這些優(yōu)勢使得 BDTX-1535 在第四代肺癌新藥的研發(fā)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最 具潛力的領跑者 ,為肺癌治療領域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方向 。
三、面臨挑戰(zhàn)
BDTX-1535 的成功研發(fā)驗證了泛突變抑制劑在肺癌治療中的可行性,為整個行業(yè)指引了新的方向。它推動著 EGFR 治療從傳統(tǒng)的單一靶點或少數(shù)靶點抑制,向 “一藥多靶” 的方向大步邁進 。對于肺癌患者,尤其是奧希替尼耐藥的患者來說,BDTX-1535 無疑是一場 “及時雨” 。有機會延長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質量,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
然而,BDTX-1535 雖然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潛力,目前的數(shù)據(jù)顯示 BDTX-1535 對多種 EGFR 突變有效,但仍需進一步驗證其對 T790M 突變的有效性 。T790M 突變在奧希替尼耐藥患者中較為常見,明確 BDTX-1535 對該突變的療效,對于擴大其適用人群具有重要意義 。
在聯(lián)合用藥策略上,BDTX-1535 與其他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也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 。通過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lián)合,可以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例如,BDTX-1535 與免疫治療藥物、化療藥物等的聯(lián)合使用,是否能夠進一步提高療效,減少耐藥的發(fā)生,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驗證 。
參考資料:
1.Black Diamond Therapeutics. (2024, September).Black Diamond Therapeutics Announces Preliminary Phase 2 Data from BDTX-1535 Trial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NSCLC.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from Black Diamond 官網(wǎng)
2.Chou, J. F., et al. (2023).BDTX-1535, a Pan-EGFR Mutant Inhibitor, Demonstrates Potent Activity in EGFR-Mutant NSCLC.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8(1), 1-10.
3.Lee, J. J., et al. (2023).Real-World Analysis of EGFR Mutations in Osimertinib-Resistant NSCLC: Insights from the GEMINI Database.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8(12), 2263-2274
4.Smith, R. D., et al. (2024).BDTX-1535 Demonstrates Blood-Brain Barrier Penetration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Glioblastom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30(1), 1-9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